Recent Updates
  • 你知道AJ為什麼叫AJ嗎?
    不管你的AJ現在是在腳上穿著,還是鞋櫃里躺著,還是手機相冊里藏著,還是手裡抱著,(?)都給我迅速回答: Air Jordan為什麼叫Air Jordan!(為什麼不叫BJ、CJ或DJ) 好了,現在一起回顧一下AJ的英雄史詩 現在 立刻 馬上 AJ的神話,要從一個傳奇人物說起——Michael Jordan,中文名邁克爾·喬丹。 1985年,外號飛人的著名NBA球星邁克爾·喬丹以高薪合約簽約至當時還是小廠家的體育用品生產商Nike旗下,隨即Nike為其推出了以喬丹命名的球鞋,即Air Jordan(空中飛人)系列。 至此,AJ 喬丹鞋的神話開始了。下面來幾款AJ熱門系列養養眼(有你的心頭愛嗎?) Air Jordan 1 系列...
    0 Comments 0 Shares
  • 球鞋故事:Air Jordan 2
    1984年,nike公司幾經波折簽約了新秀球員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一舉改變了自身處於經營危機的局面,也對之後的球鞋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更使他們驚喜的是剛剛進入NBA聯盟的這個菜鳥球員,喬丹在新秀賽季就取得了最佳新秀,全明星,場均20分等一系列的榮譽,全世界的球迷和媒體很快就注意到了這位厲害的新秀球員,自然也會關注他腳上的球鞋,憑藉著喬丹場上的優異表現,AJ1在當時炙手可熱,人們對於即將發售的Air Jordan 2更是翹首以盼。 然而Jordan 2並沒有如期發售,因為喬丹受傷了。時間來到1985-1986賽季的第三場比賽,公牛對陣金州勇士,喬丹在一次上籃落地後左腳舟骨骨折,準確的說應該是骨裂,受傷的喬丹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卡大學進行康復訓練,Nike也因此暫緩了AJ2的發售。 AJ2代喬丹鞋由設計師bruce kilgore和peter...
    0 Comments 0 Shares
  • 球鞋系列之-Air Jordan 6
    我想八零後幾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有難忘的一部動畫片吧,而《灌籃高手》,承載了一代男孩子的籃球夢。酷酷的流川楓,壞壞的三井壽,溫柔漂亮的赤木晴子,還有那擁有驚人運動天賦的沙雕櫻木花道。櫻木花道是個窮小子,湘北跟陵南的練習賽結束後,櫻木那雙本就破爛的鞋子完全磨破,夢中情人赤木晴子帶他去「買」了人生中第一雙籃球鞋-Jordan 6。當時買鞋的畫面依然記憶猶新啊,老闆在櫻木花道近乎死皮賴臉、胡攪蠻纏的攻勢中,被櫻木花30日元買走這雙AJ6,老闆崩潰的直接當天關門歇業。 Air Jordan 6,永遠的跟邁克爾·喬丹的第一枚總冠軍戒指聯繫在一起,當年喬丹正是穿著這雙鞋率領芝加哥公牛隊在NBA總決賽戰勝洛杉磯湖人隊,這雙鞋見證了喬丹及公牛王朝的奠基,只不過那場比賽,喬丹選擇的是一雙黑紅配色的AJ6,我現在要選擇另一種配色。...
    0 Comments 0 Shares
  • 盤點歷代AJ背後的故事之Air Jordan 2
    好了各位看官老爺們,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Air Jordan 2這雙球鞋背後的故事。 AJ 2在1986年上市,由Air Force 1的設計師Bruce Kilgore設計,在義大利生產。Air Jordan 2鞋身去掉了Nike標誌性的鞋身Swoosh,力求淡化Nike的品牌形象;鞋面採用壓花革製成,側面保留了兩個飛人翅膀的標誌,簡潔的鞋身至今仍具有很強的搭配效果;中底使用硬質橡膠與後掌Air Sole氣墊提供穩定緩震;此外,它也開創了同時具有高低幫的同款籃球鞋的先河。 喬丹穿著Jordan 2,在1986年4月20日季後賽首輪,對陣如日中天的凱爾特人時,41投22中,砍下63分5籃板6助攻,創造季後賽單場歷史得分紀錄;在1986年-1987年賽季,他以平均每場37.1分首次榮獲得分王,並在全明星周末中,以罰球線起跳翱翔扣籃的經典動作榮獲扣籃大賽冠軍。Air Jordan...
    0 Comments 0 Shares
  • 科普Air Jordan 2的故事
    Air Jordan 2曾經的傳說,去除了NIKE運動鞋一向具有的NIKE勾型標誌,而採用法國設計理念,以簡單設計概念為其特徵。是由Air Force 1設計師 Bruce Kilgore聯手Peter Moore打造的,超越了當時的籃球鞋設計理念。首次分中筒與底筒兩款,做為喬丹系列的一個傳統而保留了下來。而義大利生產及設計令Jordan 2外型上與當時的籃球鞋與眾不同。當時的注塑模具技術只有當時義大利可以做到。鞋的側面保留了兩個飛人翅膀的標誌,另外AJ2是最後一次使用AIR JORDAN 飛翼 LOGO的AJ。AJ2最大的革新在於鞋面,科技含量任然不高,依舊是硬質耐磨大底。 自1972年NIKE公司成立以來,所生產的球鞋側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對號LOGO,AJ2卻取消了這一設計,這顯然是一場淡化Nike品牌形象的舉動,強調Jordan個人色彩,說明NIKE有意向把Air...
    0 Comments 0 Shares
  • 你好!MISSING LINK X NIKE AIR MAX SUSAN
    NIKE與萊卡動畫工作室全新推出靈感來源於其新電影《Missing Link》中的主角 Mr. Link 的合作產品。在影片中,Mr. Link 是一種可愛的生物,和世界上最偉大的怪物追獵者 Sir Lionel Frost 一起踏上了全球冒險之旅,去尋找 Mr. Link 原始祖先遺留下的蛛絲馬跡。Missing Link x Nike Air Max Susan 是由NIKE公司創意概念副總裁汀克·哈特菲爾德(Tinker Hatfield)及前動畫師邁克爾·伯傑(Michael Berger)共同設計,通過再現萊卡服裝設計師黛博拉·庫克(Deborah Cook)為 Mr. Link 設計的格紋西裝的材料和紋理,打造的一款全新 Air Max 1。...
    0 Comments 0 Shares
  • AIR MAX 狂想碰撞 全新合作系列重磅來襲
    Air 裡面是什麼? 每一雙 Nike Air Max 都是一個時間膠囊,它把這款 Air 產品誕生那一年的空氣封存在它的氣墊中。不妨走近一些經典 Air 鞋子,看看它們誕生那一年發生了什麼? 讓 Air 傳統得以延續的或許是NIKE強大的內部合作機制,但讓它保持活力的卻是品牌與全球眾多優秀設計師的天才創意碰撞。用球鞋的術語來說,它就相當於耐克創意合作中的品牌聯名標誌「x」。這一過程產生了不同凡響的全新設計,打破傳統的創意表達以及一些最受追捧的 Air 產品。 近日,NIKE與東京品牌 Atmos、潮流品牌 CLOT、紐約服裝品牌 Heron Preston 以及神秘莫測的 Cactus Plant Flea Market 品牌合作設計了四款設計巧妙又有內涵的 Air Max 運動鞋。每一款都從一個不同的出發點,重新融合、創造、改造和想像,分別對 Air Max...
    0 Comments 0 Shares
  • AIR MAX DAY 歷史之 NIKE AIR
    70 年代 Marion Franklin Rudy(下圖)1925 年生於俄亥俄州,是一位航空工程師,60 年代末他離開航空領域去為其他行業尋找創意解決方案。當時他有一個瘋狂的想法:把小型空氣包放在運動鞋底來減輕衝擊力。他向 23 家運動鞋公司推銷了自己的空氣包創意,但所有的公司都拒絕了他。接著,在 1977 年,他向NIKE聯合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展示了自己的想法。菲爾·奈特用一雙空氣緩震的原型鞋在NIKE比佛頓全球總部周圍進行了試跑,結束後興緻勃勃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因為 Rudy 的鞋子給他帶來了一種前所未來的舒暢體驗。就此,NIKE開始了 Air 的征程。 Air 的根基是跑步。第一雙採用 Air Max 緩震技術的鞋是 1978 年的 Tailwind...
    0 Comments 0 Shares
  • NIKE AIR MAX 設計和生產中的創意解決方案
    在最初的九年里,Air 氣墊因為出色的性能而備受讚譽,同時氣墊的空氣容量也調整到了最適合運動的狀態。但在當時,NIKE最具生命力的這項元素仍然不為人所看到。而在 1987 年,當 Air 氣墊第一次出現在了鞋子外部的時候,掀起了一陣狂潮。 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元件設計讓 Air 氣墊成了球鞋設計的關鍵元素。可視 Air 氣墊憑藉自身的美感成為了人們的嚮往。 下面的三個例子展現了設計和生產部門如何通過別出心裁的手法幫助不斷創新和重塑 Air 技術,使它的生命力得以持久延續。 1. 分叉縫結構賦予 Air 氣墊高度 Nike Air Max 的創新需要在穩定和體驗兩者之間達到巧妙的平衡。最新 Air Max 720 柔軟至極的腳感便是通過不斷追求材質和結構的極限實現的。這雙鞋的氣墊鞋底不僅能夠提供明顯的彈跳感,而且還能為雙腳提供支撐。不能讓穿著者有搖晃感,否則舒適的初衷就打了折扣。...
    0 Comments 0 Shares
  • NIKE AIR MAX 可視氣墊的演變
    自 40 年前 Nike Air Max 誕生以來,其美學設計和性能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眾多設計師和工程師們對 Air 氣墊單元著迷,以至於使其成為了NIKE幾十年來經久不衰的傳承。 兩位最具創新精神同時永無止境探索 Nike Air Max 技術的支持者說到: 我把 Air 看作是某種形式的表達手段。有了它,我可以對外形與功能、彈力以及響應能力之間的關係進行無窮無盡的探索。當我想到正式設計時,出現在腦海中的兩個想法是 Air 氣墊單元的動態姿勢和美學。 首先,我們擯棄了傳統的製鞋方法(即將材料層層堆積在一起),這全新的方式著實令人興奮。由於這種創新精神,球鞋呈現出了一種曲折有致類似生物形態的特色。有了 Air 氣墊單元,加上外側包圍拼接這樣的創新技術,我們可以限制材料的層數,在足部和緩衝層之間建立一種共生關係。...
    0 Comments 0 Shares
More Stories